当科技股还在为AI算力竞赛烧钱时,沉默三年的有色金属突然掀翻了桌子。10月9日,A股有色金属板块单日暴涨5%,洛阳钼业、赤峰黄金等龙头股价再创历史新高。这不是偶然的反弹——从黄金狂飙40%到锑价暴涨5倍,从铜价逼近历史峰值到铝供需缺口显现,有色金属正在上演一场“周期复辟”。但这轮行情的本质,远比“涨价”二字更复杂:它是美元信用崩塌的预警,是新能源革命的刚需,更是中国在全球资源博弈中话语权的觉醒。
一、黄金:货币信仰崩塌时,硬通货的“复仇”
国际金价从2600美元冲至3800美元,涨幅超40%,这不是简单的避险情绪,而是全球央行用脚投票的结果。2025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央行增持黄金规模同比激增72%,中国、印度、土耳其成为最大买家。为什么?美元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美联储一年降息三次,纸币的信用正在加速流失。当美国国债收益率跌穿2%,黄金这个“没有发行人的货币”,重新成为资本的诺亚方舟。
A股金企业绩已经炸了锅:山东黄金上半年净利润翻倍,紫金矿业狂赚120亿。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估值——即使股价翻倍,山东黄金PE仍只有25倍,低于2019年牛市时的35倍。这意味着,市场还没完全price in“美元信用长期走弱”的逻辑。当全球央行持续“去美元化”,黄金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二、锑:80%产能卡脖子,中国用“禁令”点燃的战略资源战
很少有人知道,锑是芯片制造、光伏玻璃不可或缺的“味精”,更是美军导弹导引头的关键材料。中国握着全球80%的锑产能,却长期以“白菜价”出口原矿。2024年8月,监管层突然亮剑:先出口管制,再禁止对美出口。短短半年,欧洲锑价从8000美元/吨飙到4万美元/吨,国内价格直接翻倍。
这不是孤例。稀土、钨、锗……中国正在用“资源自主权”重塑全球定价权。锑的暴涨,本质是“战略资源国产替代”的预演。当美国制裁华为芯片时,中国用锑这样的“小金属核武器”给出了反制答案。未来,那些被西方“卡脖子”的资源,和中国能“卡别人脖子”的资源,都将是资金疯抢的对象。
三、铜铝:新能源革命的“血管”,比锂矿更刚需的超级周期
如果说锂是新能源的“血液”,那铜和铝就是“血管”。一台新能源车用铜80公斤,是燃油车的4倍;1GW光伏电站用铝1.6万吨,10年需求翻9倍。中国前7月电网投资暴增12.5%,特高压、充电桩建设像海绵一样吞噬铜铝。
但供应端却在“躺平”。智利铜矿品位从1%跌到0.64%,全球铜企资本开支比2012年砍半;中国电解铝产能卡死4500万吨红线,2025年供需缺口将达35万吨。当美联储降息打开流动性闸门,铜价逼近历史新高、铝价蠢蠢欲动,这不是简单的周期反弹,而是新能源革命催生的“超级周期”。
洛阳钼业股价翻倍,PE却只有16倍,因为过去四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超50%;中国宏桥净利率16.7%,碾压同行,靠的是几内亚铝土矿和全产业链成本优势。这些龙头企业,正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业绩提款机”。
四、普通人怎么上车?看懂这三个逻辑,拒绝当接盘侠
有色金属牛市来了,但不是所有股票都能涨。想不踩坑,必须搞懂三个核心:
资源自给率是生命线:紫金矿业在全球14个国家有矿,中国宏桥掌控几内亚铝土矿,有矿的企业才能把涨价红利吃进自己兜里。
需求端要“新”不要“旧”:房地产用铝占比从40%跌到24%,但光伏用铝十年涨9倍,紧盯新能源、电网等增量赛道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
估值安全垫不能少:黄金股PE普遍20倍,铜企PB才3倍,对比科技股动辄百倍估值,有色金属的“性价比”依然突出。
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美联储降息节奏、全球经济复苏力度、政策调控变化,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改写行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美元信用走弱、新能源革命加速、资源民族主义抬头,有色金属不再是周期的奴隶,而是时代的主角。
这轮行情,不是炒概念,而是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下的“硬资产重估”。那些看懂黄金背后货币逻辑、锑背后战略逻辑、铜铝背后新能源逻辑的人,正在悄悄收割时代的红利。而还在纠结“追不追高”的人,可能又要错过一个十年一遇的风口。
毕竟,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上一次有色金属大牛市,造就了江西铜业十年10倍的神话。这一次,故事或许更精彩。
股票配资信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