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述金士恒与紫砂之渊源,本文简以介绍金士恒流传最广的三个器型,分别是汉瓦延年壶、巨轮珠与士恒石瓢。
汉瓦延年壶
图片
汉瓦延年壶丨金士恒此壶之式,余昔日在荆溪官舍,一日天雨,无事消遣,而将汉瓦为式作此沙瓯,名之曰延年壶。
此件汉瓦延年壶介绍了此式之由来,造型圆身直壁,整体扁圆周正,短直流配以圈把,圆中带方,嵌盖式配以桥钮。
图片
汉瓦延年壶丨壶肩波纹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两处,一处为壶肩饰以波浪造型,富有节奏感,使整器端正而显灵动;另一处为盖面的装饰,以细长的桥钮搭配作为飞鸿,极具巧思地将飞鸿延年瓦当纹饰融入盖面,凸显文人意趣。
图片
汉瓦延年壶丨盖面飞鸿其实从这件作品也可以看出曼生壶对后世文人紫砂的深远影响,汉瓦式与飞鸿延年纹都是最早由曼生设计融入紫砂的。
图片
汉瓦丨曼生款式图片
扁汉瓦丨故宫博物院藏汉瓦的两种样式,一种壶身较高,口盖宽大,盖面的桥钮扁而宽,与器相和,又似瓦片之形;一种壶身较扁,仍旧保留宽大的口盖与宽扁的壶钮造型。
图片
曼生飞鸿延年丨故宫博物院藏图片
曼生飞鸿延年丨底部纹饰曼生的飞鸿延年壶,此件亦为故宫博物院藏品,在壶身底部印版阳刻飞鸿延年瓦当纹,壶身铭:鸿渐于磐,饮食衎衎,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
图片
金士恒必定是受曼生之影响,而将汉瓦式改动,他将汉瓦的桥钮改为细长造型,成为飞鸿的主身,将瓦当纹饰融入盖面,同时改压盖为嵌盖,造型更为轻巧灵动。
图片
汉瓦延年丨金士恒前文已述金士恒在宜兴时多与王东石合作,其后王东石也有制此款式,在肩与底圈周沿都饰以波浪造型,且更为规整与精致。
图片
汉瓦延年丨王东石制作注:金士恒款飞鸿延年壶造型多为平底。
巨轮珠式
日本奥玄宝在其《茗壶图录》中记载:「近时有一种奇品,邦俗呼曰具轮珠,所谓小圆式、鹅蛋式之类也……然器拙而密,朴而雅,流直而快于注汤,大小适宜有韵致,非他式之可比也。」
图片
茗壶图录丨奥玄宝从茗壶图录的记载上可见,巨轮珠并无定式,器型朴拙的圆形壶,且有能快速出汤的直流造型,都可以称之为具轮珠式(巨轮珠)。
而金士恒在日本期间所制,大多都是符合日本煎茶的小壶,如今便也多定名为巨轮珠。
图片
折肩巨轮丨金士恒壶身铭:赤壁赋;光绪丁丑三月,金士恒。
此件金士恒巨轮珠造型极具特点,折肩高身,挺拔而层次分明,短直流配以圈把,流把之短拙与壶身对比显反差之感,嵌盖式,盖钮为宽扁的短圆柱形,与流把相配。这种盖钮也是巨轮珠中极具代表性的样式。
图片
巨轮珠丨金士恒壶身铭:金秋十月菊花开,东瀛独自思蟹肥。明治十一年,金士恒篆。
此件金士恒巨轮珠,虽非直流,但整体造型拙然,且其盖形及壶钮造型承袭巨轮珠式,所以也将其归为巨轮珠。
图片
巨轮珠丨金士恒壶身铭:光绪四年,日本明治十一年,今天地阴阳失衡,地忽大震,出窑之壶得阴阳之身,实为不易。金士恒随笔。
此件金士恒巨轮珠,便是完全符合《茗壶图录》中记载的样式,壶身圆润高挺,配以笠帽盖造型,直流提拔,出汤爽利迅捷。
清末民国时期的巨轮珠仍不断东渡日本,广受日本茶人喜爱,期间发展出样式繁多的造型,但大体上都是以直流为主,或配以笠帽盖,或配以短柱钮。
图片
巨轮珠诸式丨清末民国图片
巨轮珠丨清末民国图片
巨轮珠丨民国吴德盛至于当代巨轮珠,则多以摹清末时期造型居多,略有改动,下面分享当代高振宇老师的巨轮珠式,简洁素雅,殊见气质。
图片
巨轮珠丨高振宇制士恒石瓢
金士恒的石瓢大体上还是延续了子冶石瓢的形制,他与王东石合作的两款石瓢完全可以说是东石风格。
图片
士恒石瓢丨王东石制图片
子冶石瓢丨壶流区别可以看出,相较于子冶石瓢壶流的挺拔与内敛,王东石所制则显粗放之感,因其在流口的变化更大,即流外扩的曲线更夸张,粗细的过度变化没有子冶款的清晰自然。
图片
士恒石瓢丨金士恒此外另有一对士恒石瓢壶,此为其光绪九年所制,制工拙朴,身筒造型与流把样式都与东石制款有异,很有可能是金士恒本人所作。其壶身较为宽扁,口盖较大,长直流挺出,折把随形而落,别有风格。
现今我们所熟知的士恒石瓢,其实是葛陶中老师创制的,是他在金士恒石瓢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终呈现出了一款当代经典。
初以光绪九年款石瓢为摹本创制,造型敦厚,承袭了其宽口盖、细长直流的特点,搭配折把称势,改其盖形为平盖。
图片
士恒石瓢丨葛陶中而后有改动,将壶身身筒收束,此变化使得壶身仍显高挺,制石瓢传统盖形,搭配细长的直流与折把,亦显独特。
图片
士恒石瓢丨葛陶中而后所作便是壶身颈部线条极具特点的士恒石瓢样式了,其中有壶流有未带撇的造型,也有三足为柱足的,可以看出其是在不断调整变化定样的。图片
士恒石瓢丨葛陶中此式最大特点在于壶身的曲线变化,壶身侧面并不是挺直的直线,颈部线条顺延盖面直落,而后微曲反扩,自然衔接底部,变化流畅,转换自然。
图片
士恒石瓢丨颈部变化此外直流挺拔而出,至于壶口亦是细节,上部浑而收,下部包而撇,秀挺而实用;在底部则是配以钉足,状若水滴之形。
图片
士恒石瓢丨流口外撇深入传统,再走出传统,当代紫砂人的创作,便应如葛老师一般,从古而新,方见另一片天地。
————
最后,关于墨壶关于金士恒,其实还有不少器型,但目前来说,个人觉得他最具代表性的器型便是文中所述的三种,关于其他作品,若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分享。
图片
光绪四年的烟雨,飘渺朦胧,斜风扬起的青衫一角已然褪色,倏忽百年,只留下拙朴砂器,点点滴滴。
写神不写理 神足理是足
海岳经临 随手乱涂
注1:金士恒汉瓦延年壶多件,关于真伪不展开。
注2:巨轮珠其名说法不明,很多所谓解释都不靠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信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